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://www.zherpaint.com/jydh/fysx/m/796.html今天和大家聊聊龟。
乌龟,又名水龟。寿命很长,古代以为是“通神灵物”,所以又称为“神龟”、“灵龟”。《洪范五行》日:“龟之言久也,千岁而灵。气大戴礼》:“甲虫三百六十,而神龟为之长。”《礼统》曰:“神龟之象,上圆法天.下方法地,背上有盘法邱山,玄文交错,以成列宿,五光昭若,玄锦文运,转应四时,长尺二寸,明吉凶,不言而信.”古人迷信,因而灼龟甲以占卜.《易·颐》:“舍尔灵龟,观我朵颐.”孔疏:“灵龟,谓神灵明鉴之龟兆。”此“灵龟”指有灵验的龟甲上的兆文。《周礼·春官》还专有“龟人”一职,掌六龟之属。若有祭祀,则奉龟以往,行旅及丧事亦如此。唐贯休《再逢虚中道士》诗之二:“囊里灵龟大似钱,道伊年与我同年.”
相传:“灵着四十九茎,下有千岁神龟守之.”②所以古人认为,不但龟有灵验,与神龟为邻的曹草亦有灵验,因而也用曹草以占卜吉凶,与龟并称“龟笛”、“龟策”。《左传·嘻公四年》:“筑短龟长,不如从长。”筑,即用着草占卜。《楚辞·卜居》:“用君之心,行君之意,龟策诚不能知事.”策即普草也。《史记》有《龟策列传》,专记占卜之事。殷商及西周初年用龟甲、兽骨以占卜。龟腹、背皆有硬甲,因腹甲较平整.易整治,故占卜多用腹甲,也有把一块背甲整治成两块鞋底形以占卜的。卜后往往在甲骨上刻契文字以记录有关事项,这就是近代发现的价值连城的甲骨文.龟甲有幸刻卜辞,使几千年以后之今人,尚能据之以研究当时的文字,和当时的天文、地理、社会状况,人民习俗等等。人们有时也用“龟”来指称这种甲骨文字,如《铁云藏龟》的书名即是。《诗·小雅·小吴》:“我龟既厌,不我告犹。”郑笺:“犹,图也。卜笙数而读龟灵,龟灵厌之,不复告所图之吉凶。言虽得吉兆,占睬不中。”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龟厌不告,《诗》以为刺。”《墨子·亲士》:“甘并近竭,招木近伐,灵龟近灼,神龙近暴。”因以“龟灼”喻才智之士易于招损。北齐刘昼《新论》:“神龟以智见灼,灵蛇以神见爆,熟知不智为智,不神为神乎!”亦以指“龟灼”指占卜.元马祖常《都门诗》:“有兴即骑行,无疑岂龟灼。”
《书·大禹漠》:“禹官占,惟先蔽志,昆命于元龟。”元龟,指用以占卜的大龟,因用以指称可作借鉴的前事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权传》:“斯前世之璐事,后王之元龟也。”宋代景德年间,编辑《册府元龟》,书名即取此义。还常和能别美丑的“镜”、“鉴”连用以言借鉴。《北史·长孙绍远传》:“此数事者,照烂典章,扬推而言,足为龟镜.”唐刘知几《史通·载文》:“此皆言之成轨则,为世龟镜。”《宋史·包拯传》:“愿置之坐右,以为龟鉴。”
古人很重视占卜,因而以龟为宝.《论语·季氏》:“虎兑出于押,龟玉毁于犊中,是谁之过欲?”后因以“龟玉”指国运。南朝梁任舫《为武帝迫封示相长沙王诏》:“故能拯龟玉于已毁,导涸探于将塞。”也以“龟鼎”形容帝位。鼎,指九鼎。《后汉书·宦者传序》:“自曹腾说梁冀,竟立昏弱。魏武因之.遂迁龟鼎。份李贤注:“龟鼎,国之守器,以喻帝位也。《梁书·武帝纪上》:“群凶挟偏,志逞残戮,得欲先珍衣冠,漫移龟鼎。”
大概由于以上这个缘故吧,古人的官印常以龟形为纽,汉卫宏《汉官旧仪》卷上:“中二千石、二千石银印青蜗缓,皆龟纽。”又《补遗》卷上:“列侯印黄金龟纽,文曰印;垂相、大将军黄金印龟纽,文曰章。”因而用“龟”、“龟纽”作为官印的通称。汉扬雄《太玄经·格》:“格其珍类,龟蜗厉。”注:“龟为印,幸另为经。”晋潘岳《马济督味》:“剔子双龟,贯以三木。”《文选》李善注:“为督守及关中侯,故双龟也。”南朝宋谢灵运《辞禄斌》:“解龟纽于城邑,反揭衣于丘窟。”亦作“龟经”、“龟蜗”、“龟组”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论》:“先驯则赏簇金而聪龟缓,后服则系头颖而致北阅。”唐元镇《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》:“公与子布同日登将坛,诸子泊伯季,龟锅金银被腰佩者十数人.飞宋史·陈洪进世家》:“庆戟在门,龟组盈室。”
唐朝初年品官皆佩鱼,武后天授二年改鱼为龟作佩。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,四品以银,五品以铜。中宗初年,罢龟袋,复用鱼。见《新唐书·车服志》。宋欧阳修《回贺环庆师天章滕侍制谢踢龟萦启》:“伏以龟萦之重,唐制所难,武元衡、牛僧播为宰相,裴度为中垂,李宗阂为学士,方有是踢。”龟,指品官所佩之龟袋;紫,指所服之萦袍。皆权臣所用。也用龟形作符节,名“龟符”。南朝齐谢眺《为王敬则谢会稽太守启》:“而鸿恩妄假,复授龟符。,唐张鹜《耳目记》:“汉发兵用铜虎符,及唐初为银兔符。……至伪周,武姓也,玄武,龟也,又以铜为龟符。”唐柳宗元《唐故琶管招讨副使……邓君墓志铭序》:“参帷幕之任,览龟虎之威。”龟虎,即指龟印、虎符,代指刺史之官。
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